
三河流域中的小寺河正在規劃治理中

將軍湖片區項目基本竣工,技術指標達到海綿城市要求,同時在環境景觀上進行了升級
2016年4月,北京。
爭取第二批中央財政支持海綿城市試點的17個城市,正式接受三部委專家組的評審。代表大連參評的莊河市,通過不懈努力,在與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共同參與的競爭性評審中,成功入圍試點城市行列。
三年試點,全國示范。
在這場城市建設理念的變革中,莊河走在了全國前列。作為全國僅有的兩個縣級試點、遼寧唯一的國家海綿城市試點,莊河再次出發,一以貫之的“生態立市”發展戰略也因海綿城市建設走向縱深。
一年多的緊張建設,143個項目陸續上馬。從謀劃“頂層設計”到制定“多規合一”體系,從片區打包推進到引入PPP模式,莊河生態立市內涵不斷豐富,借力試點破解民生難題,海綿城市建設探索形成“莊河經驗”。
借力海綿工程,莊河城市建設再次出發,綠色發展,莊河開啟深度轉型之路。
海綿城市試點建設究竟能帶來哪些變化?一年創新實踐,給出了怎樣的“莊河方案”?請看報道。
全力打造內涵型、生態型城市
在莊河市將軍湖區域,一種新型的方磚鋪設在周邊小區外的停車場上,雨水落地后能夠迅速地透過方磚滲入地下。
行走在將軍湖周邊道路上,生態樹池、雨水花園、植草溝、下沉式綠地等奇思妙想的海綿工程隨處可見。
自2016年5月莊河正式成為國家海綿城市試點,經過一年多緊張的規劃和建設,將軍湖片區已經打造出“以多功能調蓄水體為核心”“有效應對洪澇潮三重疊加影響”的海綿城市片區建設樣板,按照全新理念建設的海綿工程,不僅成功實現雨水的滯蓄、凈化及循環利用,也為海綿城市試點提供了一份“莊河方案”。
海綿城市試點對莊河有怎樣的意義?
莊河市市長趙永勃介紹,“當前發展轉型,黨中央提出了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實現綠色發展,擁抱碧水藍天,這是城市未來可持續發展的大趨勢,也是百姓擁抱綠水藍天的新需求。”
“生態立市”是莊河近年來一以貫之的發展戰略,多屆政府持續接力,堅定不移地進行生態宜居城市建設,海綿城市建設理念與“生態立市”完全一致,并且是這一戰略的再延續、再升級。
作為國家重要戰略布局,莊河目前正在加快建設“中日韓循環經濟示范基地”,作為大連重要的城市水源地、后花園,莊河水源地生態牽動300萬人的飲水安全。2015年,莊河又提出“大連生態文明示范區的先行區”“北黃海現代化生態型港口城市”。諸多因素決定,莊河未來必定是“綠色發展”。
相比以往,海綿城市注重城市綠色發展,通過海綿城市建設,讓城市兼具“面子”和“里子”,都具有劃時代的意義。海綿城市試點要徹底轉變城市原有的規劃、建設、管理模式,是城市建設的再出發,它將進一步豐富莊河“生態立市”的內涵,推動城市發展轉型升級。
體制上率先破題 試點同時惠民生
海綿城市在發達國家已有經驗,國內卻剛剛起步。對莊河來說,試點既是機遇,也是挑戰。
莊河市迅速成立了以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為組長,20余個部門為成員的莊河市海綿城市建設工作推進領導小組,并重新厘定政府職責邊界,放手專業團隊擔當海綿城市的建設主體。莊河市海綿辦共設置5個職能小組,主要負責監管、保障及機制建設。北京建筑大學雨水團隊、北京大岳咨詢有限公司咨詢團隊全面負責海綿城市的總體架構建設、計劃制定、項目推進、質量監管等工作。
莊河市是典型的沿海港口城市。城市三面環山,一面朝海,規劃中心城區面積193平方公里,小寺河、莊河、鮑碼河三條河流穿城而過。
不過,由于特殊的地形、地貌以及水文等條件,三條河流下游還面臨著水環境、水安全、水生態等突出問題。
“治理好三條大河,也是莊河百姓多年的期盼。”在海綿城市建設思路中,莊河借助試點機遇,解決民生問題。
政企無縫合作,機制運轉順暢,誰來建、怎么建、如何管,經過反復論證,最終確定了總體思路和方案:工程建設、機制建設“雙線并進”;“數據海綿”特色建設;啟動、推動、完善三年“三步走”。
堅持規劃引領 注重長效機制
過去的城市建設喜歡一馬平川,開發中填湖平壑。海綿城市則需要最大限度保護河湖、濕地、坑塘等“海綿體”。
用海綿城市理念進行城市建設,必須要在觀念上轉變,實施中有長效機制。
謀一域,必先謀全局。為了解決這一根本性的問題,莊河高起點、高標準、高質量進行“頂層設計”,堅持規劃先行。
自2016年5月開始,莊河市開始編制《莊河市海綿城市專項規劃》,規劃中針對突出的水環境、內澇、鹽堿化問題,提出了解決莊河城市水系統思路,制定了一系列的指標體系,從水系保護、海綿設施布局、排水行泄通道、澇水調蓄空間等方面,確定總體架構。莊河市還做了城市總體規劃、控制性詳細規劃調整以及其他專項規劃的編制工作。
截至目前,這些規劃與海綿城市專項規劃進行了多輪碰頭、深度對接,已經形成了以海綿城市專項規劃為基礎,“多規合一”海綿規劃管控體系,在法定規劃層面落實了海綿城市建設要求,確保理念的落地。
規劃管控體系不僅確立了海綿城市建設理念及相關指標,同時能夠科學合理地引導海綿工程的設計、施工,建立了原則和標準,確保了后期海綿工程建設“于規有據”,不跑偏,不走樣。
143個項目陸續啟動海綿示范效應顯現
城關工業園區位于莊河市中心城區,北側是大面積棚戶區,西側為新建住宅區,是莊河老舊城區改造的典型代表。“這里以前有一條水溝,一到夏天臭味熏天。”附近居民告訴記者。
作為海綿城市試點的重要片區之一,莊河市即將對城關工業園的工廠、道路進行海綿化改造,建設截污工程、公園工程,構建截污、滯蓄、凈化的水質保障系統和無雨水管網的生態草溝系統,水體黑臭問題將徹底解決。
城關工業園區是海綿城市試點的重點片區。自2016年5月以來,莊河因地制宜,將試點建設區選定在中心城區南部,既強調示范效應,也兼顧民生,同時堅持適度原則,避免過度開發,投資浪費。
21.8平方公里的試點區域,5個匯水分區都非常具有典型性,也是莊河將來輸出可復制推廣經驗的樣板工程。比如,第一匯水片區主要探索“應對洪澇潮三重疊加的海綿城市建設模式”,將軍湖示范片區以“多功能調蓄水體為核心”等。
莊河海綿城市試點確定的143個項目,概算總投資約為39億元,目前已完成2.5平方公里海綿城市建設,項目全面開工建設,完工項目28個,開工項目35個,累計完成投資約10億元。
2018年底,試點區21.8平方公里海綿城市建設將完成達標。2020年,城市建成區25%的面積將達到海綿城市建設要求。
由于應用了大量綠色的海綿基礎設施,去年,莊河市積水情況得到解決,河湖水系水質得到改善,雨水資源得到有效利用,莊河水生態系統逐步得到恢復,人居環境得到有效改善,為全面建成綠色城市邁出了堅實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