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為了進一步明確京津冀標志性成果的核心產出,加強與“十二五”相關支撐課題研究成果的銜接,水體污染控制與治理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在北京召開了京津冀標志性成果研討會,標志性成果一、二級責任專家,部分“十三五”和“十二五”項目(課題)負責人參加了會議。
會議提出,結合與標志性成果相關的“十一五”、“十二五”課題研究成果,系統梳理完善標志性成果與“十三五”項目研究任務的對應關系;京津冀三條廊道相關內容需統一時間基準、水質水量基準和物理邊界等參數,將“十二五”“海河南系獨流減河流域水質改善和生態修復技術集成與示范”課題相關內容納入“白洋淀-大清河”廊道,“十二五”“海河干流水環境質量改善關鍵技術與綜合示范”課題相關內容納入永定河廊道,北運河廊道與永定河廊道在下游合并,實現三條廊道入海等相關要求。
會議強調,下一步工作要盡快建立起標志性成果責任專家對“十三五”項目研究內容動態調整等管理機制,避免標志性成果與項目研究內容“兩張皮”;要盡快與雄安新區和北京市水務局對接,調整白洋淀項目和北京城市副中心項目研究內容及目標,并對“十三五”水專項實施計劃相關內容進行修訂和備案,確保實施計劃與各二級標志性成果框架和目標表述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