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中小河流數量多、分布廣、自然特征差異大,多與城鎮、村莊、農田相連,跨界污染問題也時有發生。與長江、黃河等大江大河相比,中小河流既沒有專門法規來規范跨界污染防治問題,也缺少專門的流域管理機構及充足的資金來處理跨界污染引起的糾紛。加之涉及的行政區域利益訴求不一、治理要求不一致、信息共享不充分,導致中小河流跨界污染防治主體存在各自為戰、“各掃門前雪”的問題,忽視了整體性需求。針對這一實際情況,筆者認為需轉變認識,齊抓共管,在“聯”字上下功夫。
建立共商聯合機制,共同促進利益共享、成本共擔。利益不均是河流跨界污染防治的關鍵矛盾,化解出路在于進一步強化聯合共商機制,綜合運用行政管理、市場調節和社會參與等多種措施,統籌協調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等各主體的利益,實施多元化補償。通過財政轉移支付、市場化補償、飛地經濟等方式,拓展經濟欠發達地區參與污染防治的資金渠道,實現共同參與跨界污染防治、共享治理成果,提高投資效益與公共服務水平。
構建跨界聯治體系,共同制定跨界河流污染整治方案。小河清方能大河凈,中小河流及其跨界污染防治是大江大河水環境保護的基礎。根據河流上下游污染源特點、各河段生態功能要求、生態紅線劃分以及資源環境承載力,統籌編制沿河各行政區河流污染整治方案,依據生態環境分區管控要求進行產業布局,嚴防高污染產能在河流上下游之間轉移。在緊盯重點園區污染企業點源升級改造治理的基礎上,結合河流季節、水文特點,開展點線面綜合治理。
實施管護聯合制度,共同建立巡河、監測、預警智慧系統。河流上下游相關部門在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工業園區選址、建設項目環評審批工作中,應加強信息共享與意見互通。上游生態環境部門審批可能對下游區域水環境造成不良影響的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文件時,應當征求下游的意見。對環評結論有爭議的,報共同上級部門審批。日常工作中共同建立巡河、監測、預警智慧系統,實現巡查、發現、督辦、銷號等工作的閉環管理。
組建聯合執法隊伍,共同開展環境風險應急演練。制定統一執法方案,組建聯合執法隊伍,按照“一河一策”要求編制跨界流域水污染事件應急預案,并進行聯合應急演練。當上游行政區發生污染事故,或交界斷面的水量、水質等出現異常時,上游管理部門應立即通知下游相關部門,并加強水質監測、閘壩調控,對有關污染源及時采取治理措施;下游政府應立即組織相關部門做好防范,全面提升水環境問題聯防聯控能力。
來源:中國環境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