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以來,內蒙古自治區堅決扛起黃河流域水生態治理和保護重大政治責任。數據顯示,黃河流域水土流失面積減少2515平方公里、減幅3.8%,中度及以上水土流失面積減少326平方公里、減幅2.1%,實現面積和強度持續“雙下降”,水土保持率達到58.29%。
強化河湖生態水量保障,內蒙古制定了大黑河、烏梁素海、岱海和哈素海等流域重要河湖的生態流量(水量、水位)保障方案,按季度印發斷面監測情況通報,對存在風險的河湖斷面及時預警指導,重點監測斷面生態流量(水量、水位)目標全部達標。烏梁素海自2019年開展綜合治理以來,累計補水35.18億立方米;岱海自2022年應急生態補水工程通水以來,累計補水6316萬立方米,為湖泊水面維持在合理區間、水質逐步改善提供了有力保障。
內蒙古堅持把水資源作為最大剛性約束,按照“以水定綠”原則,通過優化行業用水結構、提高非常規水源利用量、增加生態水指標等多種措施,盡可能增加“三北”工程水資源供給。2024年—2025調度年為黃河流域解決1.5億黃河水指標用于生態建設,盡最大努力提供有效水資源支撐。聚焦黃河流域水土流失治理,大力實施國家水土保持重點工程,助力“三北”工程建設,全面推進小流域提質增效、坡耕地治理、新建淤地壩和攔沙壩等工程。特別是把“十大孔兌”作為攻堅重點,堅持一河一策科學施治,水土流失面積由2021年的4454平方公里降低到2024年的4251平方公里,減少了4.77%,水土保持率達到60.51%。
不斷加強河湖管理水平,內蒙古縱深推進河湖庫“清四亂”常態化規范化,“十四五”期間累計清理“四亂”問題4811個。完成黃河灘區近1180畝嚴重阻礙行洪和影響河勢穩定林木清理整治工作,有序將黃河灘區內永久基本農田調出,累計完成黃河灘區1687戶、4213人遷建。聚焦流域內黃河等重點河流,扎實推進河湖庫“清四亂”回頭看暨“清槽行動”,從嚴落實禁種管控要求,基本實現黃河灘區38.89萬畝高稈作物禁限種目標,清理整治主河槽區內阻水片林、圍堤、阻水路橋等妨礙河道行洪突出問題172個。黃河保護法施行以來,流域各級水行政執法部門累計開展執法巡查16.7萬公里,現場制止違法行為754起,立案查處違法案件526件,有力震懾涉河違法行為,有效維護流域水事秩序。
此外,內蒙古加快推進黃河流域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出臺地下水保護和管理條例,印發盟市、旗縣、管理單元三級地下水水位水量管控指標,制定“十四五”重點區域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方案,推動地方采取高效節水灌溉、水源置換、調整種植結構、退減灌溉面積、深度節水控水等措施壓采地下水量。
來源:中國環境